close

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  其實,愛情這個東西就是一個從愛自己到愛別人的過程。這個過程很簡單,但這個過程同樣也很複雜。簡單在方式方法,複雜在心。

  亙古以來,就存在著愛的話題。但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,每一個人對愛的理解都有所不同。有人說,如果我抓起手機打電話時第一個想起的人是他/她,那麼我是愛他/她的;有人說,如果我可以為對方付出一切,那麼我是愛他/她的;還有人說,如果我每天思念著他/她,那麼我是愛他/她的……無論什麼形式的愛,只要是愛情,就首先有付出。而愛自己與愛他人的區別也就在於此。

  心理學家說,現在很多人都太愛自己了。不肯屈就先道歉,覺得那是丟面子;不肯主動送禮物,覺得那是虛情假意;不肯幫助別人,覺得對方可以自力更生。那愛情到底是談的什麼呢?難道彼此都守護著自己的堡壘,互不干涉嗎?

愛,其實是一種雙方的融入,是一種彼此的尊重,是一種互相的付出。

  我們其實可以從經濟的角度討論一下。愛情是個互動性很強的產業。當自己收到「愛情通知書」後,就會付出,而這付出的形式某種程度就在於各種消費當中。一張卡片、一束花、一個打火機、一頓燭光晚餐、一次甜蜜的旅行等等,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帶來了相關產業的收益。同時隨著這種機會成本投入的增大,最後獲取的愛情利潤也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。當然,這所有的一切都要建立在真心的基礎之上,否則純粹用金錢堆積起來的過程也只能當成風景畫,而不能真正進入其中。當然如果說愛情失敗了,之前的消費也就變成了沉澱成本,但從另外的角度講卻提升了經驗,以便為下一次的愛情投資做準備。

  另外,從社會效益的角度來說,愛別人的同時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與融合性,每個人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會了尊重,懂得了寬容,瞭解了付出,從而使得社會的人情味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改善,同時自身的愉悅感也大大加強。因此,從這兩個角度來看,愛別人勢必是一件好事。

相反,愛自己的人最終只會自怨自艾,固步自封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,找不到健康的愛情。

  至於戀愛培訓,這倒是提供了一個如何愛別人的學習方式。所有的溝通技巧、所有的愛情理論都是在給自己做心理調解,邁出愛的門檻。

如果說一個人愛的能力很強,那麼他只需自己給自己培訓就夠了;如果愛的能力欠缺,總要找到某些方式,或是朋友或是這種社會培訓。只是,每個人選擇的培訓方式有所不同罷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rry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